close

本文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050713/195/227fi.html

黑色玄武岩、白色沙灘、無人島、一千兩百種魚類、超過一百二十五種珊瑚,在岸邊,就能看到豔紅「西班牙舞姬」穿游海藻間,這裡是澎湖,有你意想不到的寶藏!從台北搭飛機到澎湖,飛機抵馬公機場前,隨著飛機高度下降,透過飛機窗戶從空中看澎湖群島,很難不被海上一個個綠色小島所吸引。

清藍色的海水上,浮凸著無數個形狀各異的島嶼。

島上,綠色的草原綴著黑色的玄武岩,海灣處則會出現白色或金色沙灘,有人島上,還有紅屋瓦的老房子,或是灰色的現代建築。

有人形容澎湖是「一群散落在海上的翡翠」。

澎湖群島約有近一百個島嶼,範圍大但面積小,土地面積只有一百二十七平方公里,是台灣本島的二百八十分之一。

大海生養澎湖群島,也阻隔每個島嶼的溝通,也因此,不同島嶼間,各有分明的個性,例如,望安和將軍嶼相隔不到五百公尺,但兩個島上的建築卻完全不同,望安多半是傳統閩式建築,將軍嶼上卻有不少洋樓。

從空中看澎湖,沙灘比山還要明顯。

北方的吉貝島沙尾、南方的望安島沙灘,都綿延長達數千公尺;但澎湖的山,平均高度約在二十公尺到五十公尺之間,最高峰只有七十九公尺,差不多等於台北的二十五層樓高。

看似普通,不外就是草原、玄武岩、沙灘,但多樣性卻是澎湖的特色。

單是黑黑的玄武岩,就很豐富。

澎湖最年輕的玄武岩是八百萬年(東嶼坪);最老的玄武岩,在望安天台山,有一千七百四十萬年。

澎湖自然學友學會理事長林長興指出,玄武岩地形在世界各地很常見,但澎湖的特殊處在於多樣性,單是柱狀節理的形態,就有直立狀、輻射柱狀、倒臥柱狀……,另外,還有黝黑和淺色的顏色差別,受風化作用之後,還會變成球狀、蜂窩狀,及圓柱體石柱等等不同形狀。

而澎湖因為位於黑潮和冷流交會處,海洋物產也十分多樣,根據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民間調查,澎湖近海和沿岸的魚種就將近一千二百種,貝類也有七百種。

澎湖連陸地面積都隨著漲退潮而變化,漲退潮之間,潮水高度相差達三公尺,漲潮時,澎湖有六十四個島,退潮時,卻有一百零四個島。

以東北方的鳥嶼(島名)為例,退潮時是漲潮面積的五倍,漲潮時,鳥嶼和澎澎灘(即活龍灘)是兩個分隔的島嶼,退潮之後,兩個島嶼之間,陸地卻可以相通。

類似這樣的陸連島,還有澎湖的大小雞善嶼,退潮之後,從兩個島嶼變成一個島嶼。

也因為海岸線變化多,退潮時出現的潮間帶,藻類、魚類、珊瑚、蝦蟹特別豐富。

潮間帶的植物和生物,是過去澎湖人冬天主要食物來源,澎湖冬天東北季風強烈,漁船無法出海捕魚,居民靠著在潮間帶採捕海菜、在石滬抓魚,卻足以維持生計。

生態旅遊(新聞、網站、商品)業者蕭長汰從小在澎湖長大,他指出,一些夏天吃不到的鮮美螃蟹、魚,冬天都會出現。

再就人文歷史來看,澎湖因位於台灣海峽上,和大陸泉州之間,早就有海上貿易的航線,過去被稱為海上絲路。

或許因為是貿易的中繼站,所有歷史的偶然與必然,都曾在澎湖發生。

早在八百年前,就有漢人移民澎湖,之後,荷蘭人占領澎湖,鄭成功來了、接著是滿清政府,然後是日本人、國民政府相繼統治澎湖。

外來統治者也為澎湖帶來不同的文化,也帶來不同的植物,如今到澎湖必會看到的仙人掌、天人菊,都是外來種,卻在澎湖盛開。

澎湖有很多面貌;夏天如海上樂園,冬天卻是一片蒼涼。

到澎湖別只是租著摩托車呼嘯而過,或只是到海上搭香蕉船。

駐足細細欣賞有人島、無人島、岩石、沙灘、古厝,你將發現,澎湖不只有豔陽和大海。



澎湖海面上,是渾然天成的玄武岩和沙灘:海底下,是繽紛多彩的珊瑚礁。

夏天,燕鷗會到無人島上築巢;冬天,風大浪小的澎湖灣,是風浪板愛好者的聖地。

澎湖不只是陽光和海浪,沙灘、岩石,珊瑚礁是更值得探索的天然秘境...。

澎湖到處是老厝和沙灘,對這些老東西,多數人無心珍惜。

卻有一群人,想方設法重建、保存它們,他們守護舊傳統,也帶出新精神...。

本以為澎湖是海島,沿著海邊走應該隨處可以看到海,但是,第一次拜訪澎湖,我們其實有點失望。

海都被堤防隔住了,知名的山水、裡沙灘築著高高的堤防,想要看海還得走到堤防上。

而海灘上殺風景的放置著醒目而礙眼的消波塊...(小啟:作者李采洪,商業周刊總核稿。

本報獨家獲得授權,刊登商業周刊每期最新報導。

更多精彩內容,請看最新出刊的921期的《商業周刊》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ngyizoelin 的頭像
    chingyizoelin

    ching澄徹西藏

    chingyizo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